重慶市110指揮中心正全面升級改造,年底將建成以視頻系統為依托,融合治安防控、應急聯動、災害救援、民生服務于一體的“重慶市應急聯動中心”。平安重慶·應急聯動防控體系數字化建設工程,進入了實質性建設階段。
自從1996年恢復110報警服務臺以來,重慶市110指揮中心歷經多次技術變革,現已完成110、119、122“三臺合一”,可同時接入60個報警電話,“一級處警模式”走向成熟。如今,重慶市110指揮中心日均接警上萬起。
110指揮中心不再只滿足治安防控的需要,而是在城市應急聯動防控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其中,視頻監控聯動系統是基石———從今年1月起,重慶市正式啟動“平安重慶·應急聯動防控體系數字化建設工程”,計劃于2013年底前,在重慶市公共場所現有31萬視頻攝像頭的基礎上擴容整合,最終形成50萬個視頻攝像頭于一體、以社會公共安全視頻信息管理系統為基礎的應急聯動數字化防控體系,為山城百姓打造“天眼防護墻”,達到“看得見、過得去、救得了、控得住、處得快、質效高”的目標。
監控覆蓋全市 像歐美大片一樣定位追逃。
傳視頻 警方遠程定位追逃
除了常見的視頻監控系統外,“新中心”還植入了P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統和警力報備調度系統。其中,前者將錄入監控轄區沿途的重點單位、支路門牌;后者則實時“播報”顯示該片區的警力數量和分布。
一旦某地出現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治安逃逸事件,不僅事發地的視頻圖像資料可被即時傳回指揮中心,其嫌犯逃逸線路、警方追蹤路線、重點路口設卡攔截等,都可通過P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統反饋到應急指揮中心,以便警方遠程統攬全局和合理調配警力處警。從監控點到監控線,再到網狀的監控面,以往只能在歐美大片中出現的遠程電子監控定位指揮追逃場面,未來不久也會在我市出現。城市的防控力度和市民的安全指數,將進一步提高。
設專區 監控十大公共場所
此外,重慶市應急聯動中心的規劃效果圖顯示:除了保留現有的重點路段道路交通監控實時記錄外,未來的聯動中心現場,還分門別類地設立了十大公共場所監控區,分別是:旅游景點監控區、文娛場所監控區、大專院校監控區、道路交通監控區、車站碼頭監控區、治安場所監控區、大型廣場監控區、重要目標監控區、金融網點監控區、交巡警平臺監控區。電應急指揮中心可實時監控上述公共場所的一舉一動,并以超大屏幕呈現于聯動中心。
各警種 集體入駐縮短流程
重慶市應急聯動中心還特別增設了信息決策區和警種入駐區。壓縮各個警種上傳下達的工作流程,以爭取更多更寶貴的時間趕赴現場處置。
警種入駐區擬邀請諸如水電氣、消防、市政在內的相關行業部門派遣代表進駐指揮中心現場辦公,以此打破常規、化繁為簡,實現真正的無縫對接。
昨日,重慶晚報記者受邀獨家打探正在建設的重慶市應急聯動中心。相對現有的110指揮中心,新中心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技術升級———該中心將以全市視頻監控為依托,以現有的公安光纖網絡和公共通信網絡資源為傳輸通道,建成覆蓋全市視頻監控系統,以重慶市空間地理信息平臺為載體,運用云計算理念,搭建重慶市統一的可視化城市管理平臺。
攝像頭會報警 街頭逮扒手還能監控小區。
抓扒手 公交攝像頭留證據
從去年起,重慶市公交210路23輛公交車上率先安裝46個攝像頭試點,成為我市第一條可將車內圖像信息實時傳送到智能交通監控中心的公交線路,一旦車廂里發生扒竊等違法行為,后方監控人員能及時報警,這些圖像也成為警方破案的證據。此后,公交攝像頭開始陸續在各條線路和車輛推廣,迄今協助辦案10余起。
看交通 為你及時播報路況
交通擁堵已成為城市通病,如何繞開堵點,是市民出行關注的焦點。日漸完善的50萬個電子眼,將為市民提供出行指南。
隨著“應急聯動防控數字化工程”推進,主干道上各視頻監控點將陸續聯網,進行實時信息傳輸,從而增大覆蓋面,還將向內環高速路段推廣。此外,道路交通實時信息,也有望連接網絡、LED屏幕、移動電視、交巡警平臺等更多載體,為市民播報出行信息。
找線索 街頭詐騙無處藏身
越來越多的電子眼,也成了警方偵破案件、尋找線索的重要平臺。從去年10月起,我市組建了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