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創業者選擇賽道時,更多的會從個人經歷和情懷出發,那么,當資本關注一個賽道時,則會更關注市場機會與客戶群體。 早教幼教是教育領域最重要的賽道之一,無論是線上平臺,還是線下機構,近年來都不斷涌現處各種各樣的創業項目,不斷吸引著資本市場的目光。
聚焦家長群體
0到14歲孩子的家長是一個有著強支付能力的消費群體,對孩子的教育投入更是這個群體的主要開支之一。因此,隨著商品和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針對0到14歲孩子的教育市場會有較多機會。在此基礎上,資本更傾向于早教幼教領域的原因有四點:
第一,群體基數大。隨著二孩政策放開后,我國每年有近1400萬新生兒,嬰幼兒的群體基數正在不斷擴大。
第二,家長支付意愿強。現代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對于優質的教育產品,嬰幼兒家長有著極強的支付意愿。
第三,對產品和服務需求的升級。新生代的嬰幼兒家長以80、90后為主,他們普遍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家庭經濟水平有較大提升,有著國際化的視野,消費理念以及對孩子的教育理念都有很大轉變。這個群體對新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升級是必然的,這就為國內早教幼教產品提供了很多機會。
第四,國內K12市場發展較為成熟,競爭也非常激烈,創業項目較難突破,因此相對于K12階段,會更傾向于早教幼教領域。
在早教幼教這一賽道中,資本更傾向于哪些細分領域?總的來說,更傾向于扎實穩健、團隊優秀的教育機構,主要有四類:
第一類:托管班、托管機構。嬰幼兒家長的年齡大部分在25歲到35歲之間,正處于事業上升期,工作繁忙,沒有足夠的時間帶孩子,因此,托管機構是一個剛性需求。
第二類:本土的線下早教機構。目前國內影響力較大的早教品牌都是直接引入國外的成熟的早教體系,如美吉姆、金寶貝等,但受制于國外品牌本身更新速度與漢化所需時間成本等因素,這類品牌普遍有產品迭代速度過慢的問題,無法真正滿足國內嬰幼兒家長的需求。因此,市場對本土的、有較強研發迭代能力的早教品牌有強烈渴求。
第三類:私立幼兒園。一方面,中國人口基數太大,公立幼兒園教育資源稀缺,同時,受政策影響,以前的民辦幼兒園發展速度偏慢,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早期教育對于孩子性格的養成、習慣和思考方式的培養,以及世界觀、人生觀的樹立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所以真正優秀的幼兒園有著極大的市場缺口。隨著政策對資本市場放開,將促使優質的民辦幼兒園品牌迅速擴張,為更多家庭提供優質的服務。
第四類:特長教育。特長培養不僅能使孩子有一個積極的愛好和擅長的技能,還能增強孩子擇校時的競爭力,尤其是國外學校招生時會更看重孩子的特長能力。
例如,常青藤高校選擇學生時,會有大比重的分數來自于對其體育能力的評價。 因此,越來越多的家長會更有意愿、更有目的性地讓孩子接受特長教育。另外,國際學校也特別需要這類教育產品與其原有的教育體系進行結合。無論在C端還是B端,特長教育都有著較大市場空間。
萬億級的市場,仍處于早期階段
早教幼教有多大的市場規模?目前的市場現狀如何?
最新數據,2016年中國新出生嬰兒1846萬人,目前早教幼教機構的單節課時費平均在100-200元之間,一二線城市里平均一個家庭每年對孩子的教育投入超過萬元。雖然沒有專門估算過這一市場的規模,但我認為,早教幼教應該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有足夠的想象空間。
總的來說,國內的早教幼教領域還是一個偏早期的市場。從地域分布來看,一線城市競爭會比較激烈,但是市場空間仍在。三四線城市的市場需求已經成熟,而優質的品牌更為稀缺,可能會有更多的機會。
近年來早教幼教市場發生了什么變化?最大的亮點是什么?
首先,不論是政策,還是幼兒園經營者本身,都開始以一個更開放的狀態來迎接資本的進入。
其次,雖然仍然有應試需求,但近年來這類需求正在弱化,家長和機構的教育理念都有很大的轉變和進步,從結果導向變得更加關注教育本身。
第三,越來越多的資本開始關注早教幼教市場,未來幾年,將會有更多的資本陸續進場,競爭會越來越激烈,這些也將推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