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是指學前公共教育,一般指教養機構根據一定的培養目標和幼兒身心特點,對入學前的幼兒進行的有意識有計劃的教育。這一時期是指從出生到6歲這一年齡階段,因此學前教育也常被稱為幼兒教育或早期教育。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并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
中國學前教育發展現狀分析
1、行業發展總體概況
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學前教育取得長足發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總體上看,學前教育仍是各級各類教育中的薄弱環節,教育資源嚴重不足,城鄉發展不平衡,師資隊伍不健全,一些地方“入園難”問題比較突出。目前,我國學前教育行業發展狀況主要顯現為:
我國學前教育行業發展總體概況
2、行業發展動因分析
中國社會觀念一直以來對子女的教育都十分重視,根據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庭人均文教消費支出保持著穩定增長,并且文教消費支出占比僅次于衣食住等方面的支出。年輕的80、90后一代父母更將教育的年齡不斷提前,且更加重視嬰幼兒的培養和教育,并更舍得投入。由此催生學前教育行業的蓬勃發展,嬰幼兒早教市場的消費潛力已經不亞于嬰幼兒產品市場。不過,中國的嬰幼兒市場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學前教育市場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但在華東整個區域特別是浙江、江蘇等省市的發展也特別迅速。
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思路是:以公辦幼兒園為骨干和示范,以社會力量興辦幼兒園為主體,形成公辦與民辦、正規與非正規教育相結合的發展格局。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對民辦主體身份的肯定,民辦幼兒園得到了快速發展。但近年來,部分地方公辦幼兒園比例過低,民辦幼兒園收費較高,出現了“入園貴”、“入園難”等現象,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預計下一步,政府將加大公辦力量,增加學前教育經費投入,這也許會對部分高收費民辦幼兒園產生沖擊。
3、辦學模式分析
我國學前教育包括幼兒園和學前班:
幼兒園是指招收三周歲以上(含三周歲)學齡前幼兒,對其進行保育和教育的單位;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寓教于樂、寓教于動。設立幼兒園須經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或鄉(鎮)人民政府審查合格,并予備案。
學前班是指在部分不能滿足學齡前幼兒三年入園的地區,組織學齡前兒童進行學前一年教育的一種組織形式。學前班是農村發展學前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城市彌補幼兒園數量不足的一種輔助形式。按學校類別分,幼兒園、學前班可分為教育部門、集體辦、民辦、其他部門辦四類。
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學前教育各種辦學模式幼兒園數量有239812所,班數1527353個,教職工3817830人。
教育部門辦模式
教育部門辦幼兒園指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公辦大中小學舉辦的幼兒園(附屬幼兒園、學前班、幼兒班等)。2016年,我國教育部門辦幼兒園入園人數8138074人,在園人數16121113人,離園人數7151991人。
民辦模式
民辦幼兒園指經有關主管部門批準,由公民個人、非國有企業、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等利用非財政性教育經費舉辦的、幼兒園(學前班、幼兒班等)。2016年,我國民辦幼兒園入園人數9650780人,在園人數24376589人,離園人數7823138人。
集體辦模式
集體辦幼兒園指城市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農村鄉(鎮)、村民委員會利用集體所有的資產(包括校舍、師資、經費等),或輔以財政專項補貼所舉辦的幼兒園(學前班、幼兒班等)。2016年,我國集體辦幼兒園入園人數670524人,在園人數1889492人,離園人數640349人。
其他部門辦模式
其他部門辦幼兒園指政府及有關部門、國有企事業單位、軍隊、婦聯、工會、共青團等群眾團體,利用國有資產(包括房屋、土地、設備),或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幼兒園(學前班、幼兒班等)。2016年,我國其他部門辦幼兒園入園人數332224人,在園人數694300人,離園人數191993人。
4、學前教育發展中外對比
入園率對比
在美國,幼教機構包含托兒中心、幼兒學校、學前學校、起始方案學校、托兒所與幼兒園等6個種類。3、4、5歲的幼兒入園率分別為43%、64%和92%。在德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