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社會經濟快速增長,居民消費結構逐漸升級,東方式家庭中濃厚的家庭觀念使幼兒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兩會期間,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曾接受記者采訪表示,學前教育是新時期中國教育發展最快的一個部分,也是當前中國教育最大的一塊短板之一。
早幼教市場發展趨勢
從2008年開始,兒童教育行業連續3年從幾十個行業中脫穎而出,在投資景氣度、行業成長力、投資回報率方面排名第一。
當下,70/80后已成為我長主體人群,共計占比90%左右,80后是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4+2+1”的家庭模式在我國普遍存在。
漏斗式結構,使得家庭資源向孩子集中,家長對于教育消費價格的敏感度也逐漸較低。年輕的家長們對幼兒教育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側推了幼兒教育產業的升級。
近年以來,早幼教產業和早幼教企業的發展狀況也成了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寵兒。據不完全統計,上半年國內有關早幼教的大型展會、峰會達42場,涉及大中城市17個,只上海就先后舉辦了7場;早幼教領域的投融資頻次高達25場,涉及金額達30億以上。
按照此前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0-6歲人口約達到1.04億中國早幼教服務市場的規模從2011年1793億增長到2018年的6271億,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8146億。
早幼教市場發展問題
1.幼兒園缺口明顯,還未出現能夠把控市場的龍頭企業
我國早幼教行業起步晚,與世界先進還存在一定的差距。3-6歲的幼兒園教育階段,幼兒園和師資還很短缺,偏遠地區連基本的資源都不能保證,也就導致了本該以市場經濟為主導,宏觀政策調控為輔的幼兒園市場整體水平偏低的狀況。
而且,當下我國幼兒園市場格局散亂,前五家最大加盟&直營幼兒園之和不足幼兒園總數的5%,行業內企業格局較小。最大的直營幼兒園旗下管控程度較高的連鎖園數僅為100 余家,連鎖數量較多的企業多是通過加盟來運行,缺乏大型直營幼教連鎖品牌和夠把控市場的龍頭企業。
預計到2020年我國幼兒園數量達到26-31萬才能滿足85%的入園率,未來3年我國需增3.9萬所幼兒園。不過,近年來我國幼兒園市場的政策優勢明顯,總結歸納為社會力量辦幼兒園,各級政府不得限制。
2.早教市場競爭激烈,規范運營和管理將利于最終生出
2018年1月三壘股份公告擬收購早教品牌美吉姆,資本市場關注點從幼兒園及以上年齡段移至低齡兒童教育板塊,我國早教行業供需基數小,未來其行業增速有望超過幼兒園。
0-3歲的早教階段,早教不屬于教育局監管范圍,課程內容繁雜多樣,無統一的指導綱要,因此其管理和運營更為市場化,競爭也較幼兒園激烈,待監管介入大浪淘沙之后,規范運營的龍頭企業有望最終勝出。規范化、規;推放苹陌l展,是早教行業未來可見的發展態勢。
3.三四線城市變競爭藍海藍海,母嬰、早幼教產品市場增量
當前,一線城市平均每個城市擁有50余家早教中心,北京、上海甚至超過百家,形成了以社區為輻射范圍的早期教育服務體系。全面二孩政策已實施3年,經濟相對發達的一二線城市的生育率卻一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生育意愿較高的城市多在山東、河北、江西、貴州等三四線城市。
據阿里大數據的研究,三四線城市響應二胎政策占比超過65%,其中84.01%來自于收入偏高家庭。相較而言,三四線城市處于快速發展期,將是早幼教的下一片競爭藍海。目前,紅櫻、博苑、金色搖籃、積木寶貝等已經抓緊時間布局。
教育產品市場作為重要補充與延伸增量可觀,未來以質量與服務取勝。學齡前的家庭教育商品是對幼兒園和早教機構教育的補充,專業設計的兒童早期家庭教育產品將促進兒童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和指導。
中國的家庭教育產品市場從2011 年的80 億穩步增長到2016 年的208 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1 年將達到人民幣481 億元。
母嬰方面,據《2017中國母嬰線上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到2020年,母嬰整體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萬億。今年3月底在天貓母嬰年度商家大會上,天貓母嬰公布了今年3個主要的策略方向:品牌運營、數字化轉型、新零售;4月初,美德樂攜手阿里開啟媽媽哺乳智能體驗館;6月初,阿里與國內母嬰綜合社交平臺寶寶樹達成資本戰略合作。
在線下渠道中,相較于傳統商超賣場,母嬰連鎖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