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后,我國兒童乘車安全將進入到實質性推進階段。去年底,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關于修改《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的決定。按照該《條例》,自今年3月1日起,上海市未滿12周歲的孩子不能被安排坐在副駕駛座位,未滿4周歲的孩子乘坐私家車應配備并正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
以嚴肅的立法形式保護兒童乘車安全成為了上海市的文明符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條例》中對于違規者缺乏明確的懲罰性條款。上海市相關負責人說,上海作為一個開放性的國際大都市,理應對兒童安全座椅的普及采用提出強制性要求的立法模式,但考慮到我國層面尚未立法的實際情況和社會公眾的接受程度,上海市兒童安全座椅立法應選擇從宣傳、引導、推廣和培養使用習慣著手。但是,包括汽車之家CEO秦致在內的多位業內人士對此表示了擔憂,認為這樣的非強制性法規帶來的實際效果恐怕難以達到預期。
數據顯示,中國雖然是兒童安全座椅生產大國,但卻是消費小國。2012年我國兒童安全座椅國內外總銷量約為1000萬個,國內銷量僅占5%。在中國汽車市場迅速發展的今天,交通安全問題的解決速度遠遠滯后于汽車銷量增速,特別是兒童乘車安全,呼吁多年也未見明顯改善。
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兒童安全座椅強制使用早已立法規范,部分的兒童安全座椅使用率甚至接近了100%。而汽車之家數據研究中心《2013年中國兒童安全座椅年終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兒童安全座椅使用率尚不足一成。雖然目前我國大中城市多數家長已經意識到了兒童安全座椅的重要性,但到了實際使用階段,卻會因為安全座椅價格高、孩子哭鬧不愿意坐等原因放棄使用。
就汽車之家近幾年的推廣情況來看,以宣傳、引導為主的推廣方式雖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家長的安全乘車意識,但缺乏法律的強制約束,較難落地。事實上,與高速發展的汽車消費相比,中庭兒童乘車安全意識還很薄弱。要解決這個問題,或許只能如秦致所言,“惟有立法強制才是根本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