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如今是所有品牌都繞不開的一個話題, 伴隨著居民消費支出占國民經濟比重的明顯提高,各行各業都迎來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增量市場,母嬰行業自然亦在其列。隨著新生代父母成為育兒主力軍,他們的消費行為和消費觀念都發生了根本變化,而母嬰產業也迎來新的模式契機。
家庭育兒時代到來
母嬰市場正迎來第二波紅利
母嬰平臺發展的第一波紅利伴隨著80、90后新生代父母而出現,他們生活在互聯網時代,擁有新潮的消費理念,對母嬰平臺提供的互聯網產品和服務天然就擁有極高的接受程度。
面對一個上萬億市場規模的碎片化市場,不同的創業者開始從記錄、知識、社交、購物等方向切入,切分這塊大蛋糕,而在這個階段涌現出了一大批母嬰垂直電商平臺以及各種育兒類工具和社區。不過隨著巨頭們的紛紛入局,流量成本陡增,母嬰市場的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過去一年,今日頭條、快手和拼多多的崛起,讓我們意識到互聯網仍然存在用戶紅利。對母嬰行業來說,家庭育兒結構的變化正給母嬰平臺的發展帶來新機遇。由于傳統意義上的“育兒主力軍”媽媽人群的家庭觀和工作觀的不斷革新,更多家庭成員加入到育兒環節,而這也擴充了整個產業鏈寬度和深度。對母嬰市場來說,關注家庭用戶需求正在成為新的市場機會。
艾瑞網在《2018年中庭育兒行業用戶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也證實了這個結論,「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伴隨著互聯網滲透率的持續提升,祖父母們開始成為育兒App的用戶一員」。而就整個市場規模而言,預計到2020年年末,中國母嬰家庭群體規模將達到2.86億,與2012年相比,漲幅約為11.3%。
參與育兒的家庭成員結構的變化,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育兒App的使用打開頻次迅速提升,艾瑞網在報告中也指出,每天多次使用育兒App的用戶占比達到77.7%,日打開頻率在5次以上的高頻用戶占比更是接近45%,而他們使用時長也有了顯著的提升。
互聯網服務終歸是注意力經濟,使用頻次和時長的增長不僅拉長了家庭育兒對傳統產業鏈的影響和改變,也極大的增強了育兒平臺們的用戶粘性,而親寶寶等育兒記錄工具產品因此迎來高速發展。艾瑞網報告中顯示,截止2018年3月,育兒類App月活已高達8438.4萬,年漲幅近15%,而作為母嬰領域的頭部App,親寶寶年漲幅則接近70%,增速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很顯然,消費升級和育兒觀念轉變正在成為推動育兒App爆發式增長的確定性因素,而這無疑也為整個母嬰行業的長期增長帶來新一波紅利。
深耕大母嬰市場
親寶寶的成功帶來了哪些啟示?
隨著育兒App逐漸成為家庭育兒用戶獲取育兒信息的主要渠道,如何利用紅利在市場掘金成為擺在創業者前面的一道難題。作為最早從家庭領域切入的應用,從2017年12月-2018年3月,親寶寶在親子育兒領域的日活排行榜連續4個月蟬聯冠軍。
當育兒平臺和家庭消費場景的強關聯性逐漸凸顯時,親寶寶以家庭群體為單位,建立特有的家人親友間的共享圈子,為年輕家庭提供了一站式家庭育兒服務,而這也讓其先后獲得創新工場、順為資本、復星集團的投資。
提前家庭育兒布局的親寶寶已成為站在風口上的豬,但這種成功卻并非偶然,而這又給行業帶來了哪些啟示?
1、以家庭為服務對象,建立育兒網狀結構
親寶寶創辦之初就意識到育兒成員結構的即將迎來變化,所以從一開始區別于其它母嬰類App只針對媽媽的使用場景,親寶寶就以家庭為服務對象。在親寶寶如今的用戶構成中,媽媽只占到53%,爸爸占24%、其他親友占15%、爺爺奶奶占8%。
正是因為家庭式的設計理念,讓親寶寶成為了家庭關系的紐帶,也讓親寶寶用戶規模潛力遠超同類玩家。隨著家庭社交關系和親子記錄內容的沉淀,不僅很難遷移到其他工具, 反而會在孩子成長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會一直使用,這一周期甚至超出了一般意義上母嬰市場覆蓋的嬰兒年齡段。
微信不敗之根本在于關系網絡搭建,而親寶寶的用戶黏性則來源于多代人情感紐帶,以家庭為單位的覆蓋效應,也很大程度上和現實生活中育兒成員構成遙相呼應。
2、用戶需求驅動,產品體驗為王
親寶寶創始人馮培華在全球知名的計算攝影與計算機視覺技術公司虹軟工作十多年,歷任架構師、總監、副總裁等職務。在創業